企業(yè)文化
company culture
“樂哥”,同事們都這么稱呼他,我也是這么稱呼他的。
十月的蒲城,早晨涼意襲人,七點半不到,天色已經(jīng)大亮。晨曦透過薄霧稀稀疏疏地灑在路面上,也灑在一張瘦黃而又剛毅的臉上。像往常一樣,他早早地起床洗漱、吃早餐,提前十分鐘來到了交班點。
很難將眼前的這個人與“關中漢子”這四個字聯(lián)系在一起,身形偏瘦,個子偏高,三十出頭的樣子。黑色的秋季工裝搭配灰色的運動鞋,樸素又不失整潔,陡峭的顴骨上閃動著一雙明亮的笑眼。他就是神渭管運生產(chǎn)運行公司蒲城站脫水提濃車間一班班長朱曉樂。
早班交班點名結(jié)束后,“樂哥”跟我打了個照面,讓我在車間先等一小會,自己有事要先去忙。奈何我是個坐不住的人,戴上安全帽,走出車間辦公室,只見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:機器的轟鳴聲、對講機的傳呼聲和設備操作的口令聲交織在一起,共同演奏著屬于車間人的交響樂。仔細一聽,哎,我好像聽見了“樂哥”的聲音。對講機里傳來他那極具辨識度的關中話說:“皮帶機前部、中部、尾部查看周圍有無其他工作人員?”“皮帶機各部位依次匯報情況?!薄爸锌厥遥柶C啟動正常?!钡勂渎?,不見其人,“樂哥”就是這么“神秘”。
在征得車間領導的同意后,我被允許采訪當班員工,為了不影響正常工作,我們只是簡單聊了幾句。一提到“樂哥”,大家不由得伸出了大拇指:“樂哥是真的硬”。第一,專業(yè)能力“硬”,只需要用扳手輕輕敲擊鋼管,就能聽出來堵點在哪個位置;第二,勞動作風“硬”,樂哥總是第一個來,最后一個走;第三,安全意識“硬”,樂哥在《新安全法》班前學習中強調(diào)佩戴安全帽的重要性時,給大家做了個比喻:“豆腐碰不贏石頭,你的腦袋能碰得過鋼鐵嗎?”此話引得員工的忍俊不禁,大家私下評價這個比喻是“話糙理不糙”。臨走時,這名當班員工熱心提醒我:“可得把安全帽戴好了,不然讓樂哥撞見,你絕對逃不脫一頓訓?!蔽衣牭眯闹幸活?,摸了摸頭頂?shù)陌踩薄?/span>
整整一個上午,我始終未能跟“樂哥”搭上一句話。就當我以為今天的采訪要以失敗而告終的時候,總算見到了主人公。在車間會議室,“樂哥”正在對上午的工作進行講評。等到會議開完,午飯也恰好送到了。由于今年年底目標任務時間緊迫,為節(jié)約時間,所有當班班組人員都在車間現(xiàn)場進餐。他瞅見了我,連說抱歉。我倆一邊吃飯,一邊聊天,就這樣完成了這次采訪。從他口中得知,來公司上班的初衷是為了照顧好父母和老婆孩子,因為家在白水縣城,來蒲城上班更方便顧家。從一名一線工人成長為班組長,一方面離不開自身的努力,另一方面更離不開公司的培養(yǎng)和領導的關懷。在這四年的時間里,他早已融入了神渭管運這個大家庭。這里是“大家”,白水是“小家”。說到這里,“樂哥”眼中有光。
同事們管他叫“樂哥”,并不僅僅是因為年紀,我想更多的是因為樂哥對待每名同事都像對待自己親人一樣照顧。從一班同事那里了解到,在培養(yǎng)幫帶新員工時,他曾說:“這些新員工年紀比我小很多,他們的父母信任我們才放心地把他們交到了我們的手上,我們不好好照顧他們,誰照顧呢?”他是這么說的,更是這么做的。今年國慶節(jié),一名新員工訂好了回家的火車票,卻因為打不到去火車站的車差點晚點,他在得知此事后,立即自己開車把這名新員工送到了火車站。他總是以一名好大哥的形象在同事們遇到困難的時候伸出援手。
在采訪“樂哥”之前,脫水提濃車間主任馬朝杰在一次與我的聊天過程中這樣評價他:“他是有血有肉的顧家男人,能擔能為的合格班長。一個對家庭負責的人,往往也是對崗位盡職盡責的好員工”。
回到辦公室,看著自己寫了滿滿當當幾頁紙的采訪筆記,一時竟不知從何下筆,唯恐詞不達意。在“樂哥”的身上,我看到了一名企業(yè)員工應當具備的責任擔當和奉獻精神。(任洪)